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年度结账需通过账结法或表结法完成损益结转,其中账结法要求按月将损益类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而表结法仅需年末一次性结转。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核心流程都包含损益结转、利润分配和特殊事项调整三个维度,需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经济业务。
在损益类科目结转阶段,需分层次完成收支项目的归集。首先将收入类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贷方: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随后将成本费用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借方: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对于投资收益科目,需区分净收益和净损失分别处理:净收益需贷记本年利润,净损失则借记。
完成损益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反映全年净利润或亏损。净利润结转需通过两步骤处理:先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若为亏损则反向操作。此时需注意,利润分配科目需同步完成三项处理:①按税后利润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②根据公司章程计提任意盈余公积;③向股东分配利润。具体分录为: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
在特殊业务处理方面,企业需重点关注三类调整:①存货清查中盘盈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过渡,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盘亏则需区分原因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②往来款项需清理坏账和无法支付债务,采用备抵法的企业借记坏账准备,直接转销法则需确认资产减值损失。③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需调整公允价值变动,增值部分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值则反向处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会计制度强调递延所得税处理,当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时,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差异导致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这种处理能更准确反映企业税负的时间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