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深耕文创产品设计方向十余年,依托地域经济与海洋特色构建起独特的育人体系。该方向以螺钿艺术产品设计和珍珠首饰设计为核心,融入海洋文化基因,通过课程与实践的双重淬炼,培养既能扎根地方产业又能服务国家战略的复合型人才。其培养路径呈现三大特色:在地化资源转化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及文化创新表达力。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层面,该方向强调“海洋特色+地方产业”双轮驱动。依托粤西实木家具制造业和湛江海洋资源,构建了以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地域文化产品设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学生需掌握从文化符号提炼到市场落地的全流程设计能力,例如通过校庆文创案例可见,设计团队成功将校门建筑、浪花元素转化为浮雕保温杯、潮汐杯垫等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的作品,体现了文化符号具象化的专业素养。
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突出“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架构:
- 核心课程:包含产品系统设计、文房清供产品设计等传统文化载体研究,以及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特色课程
- 技术训练:强化Rhino、Pro/E等三维建模软件应用,结合硅胶浮雕工艺、NFC芯片集成技术等现代制造技术
- 实践平台:与鼎点创造体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参与校庆文创开发等真实项目,如2025年校庆推出的光变校徽T恤即展现动态视觉设计与功能性面料研发的综合能力
创新实践与成果转化形成“赛事驱动+社会服务”的育人闭环。学生在“爱在广东”民族团结设计活动中,以粤疆文化融合手提包、景颇族图腾LOGO等作品斩获佳绩,彰显跨文化设计思维。校方通过组织设计项目竞赛、毕业设计联展,推动作品向市场转化,如2025年新推的钟海楼金属书签,将建筑剪影与月相变化结合,实现文化记忆载体的创新表达。
该专业持续探索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融入可降解包装、有机棉混纺等技术,如校庆文创的绿美海大帆布包采用溪谷观书景观园手绘图案,践行低碳设计原则。通过校友共创机制,建立钢笔刻名定制、钥匙扣NFC信息更新等服务,形成情感化产品系统,使设计教育真正成为连接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桥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