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以设计学为核心学科,融合艺术与技术双重属性,构建了覆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无障碍产品设计等方向的复合型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实践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能力,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市场洞察力和技术执行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将系统掌握产品形态设计、材料工艺、计算机辅助工具等专业知识,并通过多元化的实训环节强化设计实践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产品创新设计展开,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3ds Max、Rhino&VRay)、产品结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和模型制作工艺等。教学体系注重跨学科融合,例如在无障碍产品设计方向中引入医学场景实践,与医院合作开发康复辅助器具;而文化创意方向则结合河南地域文化元素,通过提取老君山建筑纹样、仰韶彩陶图案等传统符号进行现代转译。这种课程结构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其文化传承意识。
实践教学环节以项目制为主导,贯穿入学教育、课程设计、专业考察到毕业实习全流程。例如,在模型制作工艺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草图构思到实物模型的完整设计流程;产品设计大赛和顶岗实习则提供与行业接轨的机会,如2022届毕业生设计的“海浪”中式茶具和“动起来”幼儿体智教具,均将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与功能创新相结合。学院配备的数字空间设计实训室和家具制作实训室为这类实践提供了硬件支持,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现代设计工具与生产工艺。
毕业生需具备设计表达能力、用户分析能力和产品实现能力三大核心素养。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在毕业5年内能够胜任文创设计、无障碍产品研发等工作,例如独立完成家居家具设计或交通工具改良项目。这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成果体现在近年毕业设计中:张向欣的“未来公共交通工具”设计融合自动感应升降台与模块化舱体分离技术,展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设计思维;而毛慧莹的“植物科学玩具”则通过实验装置与宇航元素结合,实现了寓教于乐的功能创新。
专业特色体现在双轨制培养路径与产学研协同机制。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设计审美与创新能力模块,通过“产品形态联想”“快题设计”等训练激发创意;另一方面,学院与当地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例如在陶瓷产品设计中引入钧窑烧制工艺,在家具设计中整合洛宁竹编技艺。这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文化附加值,也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具备材料再设计能力和市场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