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以服务茶产业链为核心,聚焦行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茶树栽培技术、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技术等核心课程,构建了涵盖现代茶园管理、制茶工艺、质量检测的全链条教学体系。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的模式,学生既能掌握传统制茶技艺,又能运用机械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技术,适应茶叶产业现代化转型的需求。此外,专业还注重与地方茶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茶园建设、新品研发等实践机会。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分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两大模块。基础课程包含植物生理、茶叶品质化学等学科,帮助学生建立对茶树生长规律和茶叶成分的科学认知。核心课程则围绕产业链设计:
- 茶树栽培技术:重点教授茶园规划、土壤调控、灾害防御等现代种植技术;
- 茶叶加工技术:涵盖六大茶类手工与机械制茶工艺,涉及杀青、揉捻、发酵等关键工序;
- 茶叶质量控制与检测:通过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培养学生对农残检测、品质分级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工学结合"特色。校内建有模拟茶园和制茶车间,开展茶树繁育、茶园管理等实训项目。校外则与竹山县宜品茶业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茶园机械化翻耕、茶叶深加工等真实生产环节。如2024年9月,师生在湖北省科技服务茶产业链"515"行动中,现场学习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掌握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前沿应用。这种"课堂进茶园"的模式,使理论学习与产业动态紧密衔接。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从事茶叶加工工、评茶员等岗位,覆盖生产端(茶园管理、制茶工艺)、品控端(质量检测、标准认证)、营销端(茶产品推广、品牌运营)三大领域。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高级评茶员、茶艺师等职业资格。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茶学本科深造,或依托十堰市"武当山茶"区域公共品牌开展创业。
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成为专业新亮点。教师团队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研发茶叶拼配、功能性茶产品等新技术。例如李传恺老师开发的茶叶清洁化生产线优化方案,获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奖项。专业还承担茶农技术培训,将绿色防控、有机栽培等技术辐射至鄂西北茶区,推动秦巴山区茶产业提质增效。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使专业始终保持行业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