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学院的新闻学(智能媒体方向)作为湖北省首个聚焦智能媒体领域的新传专业,自2020年设立以来便以“技术+内容”双轮驱动为特色,构建了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依托全国领先的智能媒体教学实验室,通过“在教学中生产,在生产中教学”的仿真化实践模式,培养既懂新闻采编又掌握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传媒行业智能化转型浪潮,文华学院通过产学协同、学科交叉等创新路径,为新闻教育提供了新范式。
专业定位:打造“媒介融合+智能”特色
作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打破传统文科壁垒,构建了“融媒体—新媒体—智能媒体”三级进阶培养框架。2021年升级的媒介融合智能特色课程群,将数据新闻、舆情监测、多模态报道纳入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实现新闻传播理论与智能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其首创的文理兼收招生模式,既保留文科生的内容创作优势,又强化理科生的技术思维,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技术赋能:重构新闻生产全流程
专业课程体系深度整合智能技术工具链:
- 内容生产端:通过封面传媒“小封智作”等实训平台,训练学生运用AI完成选题策划、数据抓取及视频生成
- 传播分析端:引入清博研究院的智能舆情系统,培养数据可视化与传播效果评估能力
- 安全管控端:设置区块链存证、数据加密等课程模块,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实验室配备的智能媒体仿真实验系统支持全流程模拟,从阿里云智能检索到AI用户画像分析,实现新闻生产闭环训练。
产学协同:破解教育与实践代差
专业构建了学界与业界的“双导师”机制,既有人工智能专家鲁汉榕、新闻传播学者申凡等博导团队,又引入封面传媒、科大讯飞等企业专家。其与四川日报集团共建的智能媒体实验室,已承担40门课程实训任务,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2023年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环球网、阿里巴巴等机构从事智能采编、舆情分析的比例达62%,印证了产学融合的有效性。
教育创新:从4C能力到国际视野
该专业提出“批判思考、团队协作、传播能力、创造力”的4C培养模型,在智能写作课堂中,学生需先完成传统新闻稿撰写,再用AI工具优化升级,通过对比分析强化人机协作意识。国际化培养方面,与台湾世新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开设智能媒体海外工作坊,拓展学生对全球智媒发展趋势的认知。近三年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数据新闻竞赛中获奖23项,印证了跨学科培养的成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