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审计方向)是面向数字化时代国家治理需求、依托学校“大审计”平台打造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学科基础,深度融合审计学与大数据技术,致力于培养掌握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全流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既包含数学与计算机基础理论,又突出审计大数据应用场景,形成了“技术+审计”的双核驱动模式,为审计监督现代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能力
该专业以“科技强审”战略为导向,要求学生具备三方面核心素养:
- 技术能力:掌握Hadoop分布式系统、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核心技术,并能应用于审计场景;
- 审计素养:熟悉审计法律法规与实务流程,精通大数据审计工具的研发与使用;
- 创新思维:通过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课程训练,培养解决复杂审计问题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需完成从数据清洗到审计报告生成的完整项目实践,将Python编程与R语言统计分析技术融入审计案例分析。
课程体系凸显交叉学科特色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算法设计奠定数理基础;
- 技术工具模块:涵盖数据科学基础、审计大数据采集与处理、深度学习:算法与应用,重点培养Spark框架与NoSQL数据库的操作能力;
- 审计应用模块:设置信息系统审计、舞弊审计等课程,引入国际审计准则与多模态数据处理实战训练。特别在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课程中,学生需针对审计异常检测场景构建预测模型,实现技术理论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实践平台赋能技术转化
学院通过江苏省审计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现代智能审计一体化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审计项目参与机会。例如,部分本科生直接加入审计署技术服务团队,参与政府财政数据清洗或央企审计数据分析,接触PB级数据处理实战。此外,师资团队中包括国际审计组织专家与企业高管兼职教授,近三年已推动区块链审计技术等12项专利成果应用于国家审计机关。
就业方向覆盖审计全产业链
毕业生主要在三大领域发展:
- 政府与行业审计机构:从事大数据审计系统开发、审计数据建模等工作,近五年为审计署特派办输送技术骨干37人;
- 企业数据治理部门:在银行、证券等行业负责风险控制数据分析,部分学生进入德勤等机构开展IT审计咨询;
- 科研与高等教育:约15%毕业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审计研究院等机构,或赴海外攻读智能审计方向研究生。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7%,其中大数据审计工程师岗位平均起薪较传统审计岗位提升42%。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