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亚斯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依托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隶属于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通过与科大讯飞、软通动力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园+产业园"的办学格局,致力于培养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课程覆盖算法开发、数据处理及产品全周期管理,并配套建设了河南省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路径。
专业课程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三层知识架构:
- 基础理论层:包含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编程基础
- 核心技术层:涵盖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CV)、自然语言处理(NLP)等人工智能核心算法
- 应用实践层:通过构建机器学习项目、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等课程强化工程能力。特别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如数据标注、模型选型等开发全流程训练,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接轨。
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三段式"教学改革:
- 前2.5年夯实数理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
- 中间0.5年进行岗位能力专项训练
- 最后1年进入企业完成实战项目与毕业设计这种"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提前接触工业自动化后台智能系统开发等实际场景,2023年校企共建课程达32门,其中11门入选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师资力量由校企双师团队构成,96人教师队伍中企业驻校工程师22人,包含教学副院长、职业导师等角色。通过"极光训练营"、寒暑假顶岗实践等培训机制,教师年均参与76人次产业技能提升,确保教学内容紧跟人工智能语音应用开发、智能推荐算法等前沿技术发展。
产教融合生态形成显著优势:
- 与500+生态企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年度岗位需求超10000个
- 建设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到账经费近4000万元
- 实施"1企业导师+5学生"小组制项目教学,学生近三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82项2024届人工智能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2%,17.5%毕业生进入国企、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承诺。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