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依托学院深厚的艺术教育资源,逐步发展成以文学创作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色学科。该专业隶属于戏剧学院,与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共同构成戏剧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学素养与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尚美创新”的校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独特的培养模式。
在历史沿革上,该专业经历了从独立系部到融入戏剧学院的发展。2003年首次设立戏剧影视文学系,2004年正式招生,2014年已培养近千名毕业生;2007年正式获批为独立专业,2023年校友会评估中位列全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第14名,获评“中国高水平专业”。专业建设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学教育的根基,又融入影视、戏剧、新媒体等现代创作方向,形成“跨学科贯通式实践教学”特色。
师资力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0人,全部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包含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教师团队兼具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能力,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2项、院级39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6本,并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知名专家如王慧才、李化民等教授参与教学,同时聘请杨牧、胡加等一级作家开设讲座课程,构建起“学者+创作者”双师型结构。
课程体系围绕“理论+实践”双轨制展开: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中国古代文学》《影视分析》《戏剧写作》等10门专业课,强化文学史、叙事学、编剧技法等知识储备
- 创作实践模块:设置影视编剧、戏剧编剧、音乐文学、艺术传媒四大方向,通过微电影创作、联合剧组实训、企业项目参与等方式提升实操能力
- 学术拓展模块:开设青年教师讲坛、国际戏剧节交流、大凉山戏剧节等平台,建立与乌镇戏剧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赛事的联动机制。
在人才培养成果方面,毕业生就业覆盖文化团体、影视公司、网络媒体等领域,部分学生作品斩获国际奖项。例如2020级高习男的纪录片《私人情感》入围瑞士国际电影节并获罗马尼亚亚巴拉契亚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18级王若懿的实验电影《鸟兽》登陆法国学生现场电影节,其短片连续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等顶级平台。这些成就印证了专业“一专多能”培养目标的有效性——学生既掌握剧本创作、艺术批评等核心技能,又能适应新媒体运营、文化项目管理等多元岗位需求。
专业持续强化产学研融合,与电视台、剧院建立合作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例如联合共青团四川省委推出《成都今夜有戏》青年话剧艺术鉴赏月,搭建起从课堂到行业的直通桥梁。这种“创作-展演-市场”闭环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作品孵化,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艺术奖项60余项,原创话剧《孟婆the love》更荣获摩洛哥拉巴特国际高等戏剧学院节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