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设以来,已成为湖北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并依托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融合机械、电子、智能控制等领域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累计为社会输送近2000名毕业生。其课程体系覆盖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前沿技术,并与恩施州清洁能源、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深度对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培养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机械与电气系统集成展开,包括机械制图/CAD、PLC应用技术、自动生产线装调与维护等模块。其中,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和智能制造系统课程紧跟行业技术革新,结合3D打印、激光加工等实训内容强化学生实操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模式,学生可掌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运动控制技术等关键技能,并参与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考取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数控加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校内建有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等26个专业实训场所,配备价值近2000万元的设备。例如:
- 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实训室:模拟企业生产线场景,训练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
- 现代电气控制实训室:整合PLC、传感器技术,提升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水平;
-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恩施腾龙):提供真实生产环境下的顶岗实习机会。
校外与中船重工宜昌612厂、国电恩施分公司等20余家企业合作,形成“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通道,确保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胜任企业技术岗位。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清洁能源、硒产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就业岗位涵盖:
- 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从事生产线设备维护、故障排除;
- 工业机器人应用:负责编程调试、系统集成与运维;
- 技术管理:晋升为车间主任、机电工程师等管理岗位。
据统计,该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优秀毕业生如饶磊、黄志伟等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自主创业者,年薪普遍超过15万元。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专业教学团队由17名专任教师和38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9项,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材9本,并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学生连续多年在湖北省高职技能大赛中获奖,例如2017年电子产品设计项目获抽测队一等奖,2019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获团体三等奖,印证了教学质量的行业认可度。
培养模式与升学通道
该专业采用“2.5+0.5”学制,前五学期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实训,第六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可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或通过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等平台提升职业竞争力。此外,专业与湖北能源集团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就业”,为职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