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立足国家“双碳”战略背景,紧密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形成了覆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三大核心技术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基础+拓展”分类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配备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实训车辆和先进设备,打造从装配调试到维修服务的全流程技能培养闭环。学生不仅能掌握高压电气系统检测和智能网联技术,还能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提前适应行业技术迭代需求。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三电技术”为核心构建知识框架:
-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技术:涵盖电池结构、热管理及安全策略;
-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重点学习永磁同步电机原理与能量回收系统;
- 整车控制技术:涉及CAN总线通信、故障诊断策略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
- 配套开设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与制造工艺技术,强化工艺设计与质量检测能力。
实训条件是专业建设的突出亮点。校内建有新能源电工电子实验室、高压电气实训室和电池装调中心,配备比亚迪秦PRO混动汽车、东风E70纯电动汽车等17辆教学车辆,以及四轮定位仪、诊断电脑等设备。通过“虚拟仿真+实车操作”双轨训练,学生可完成动力系统拆装、整车网络架构调试等高难度操作,实践课时占比超过60%。
专业师资团队由26名专兼职教师组成,其中85%具有双师型资质,4名企业导师来自宇通等头部企业。教师团队每五年需完成6个月企业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例如在电池管理系统(BMS)教学中,教师将宁德时代最新案例融入课堂,指导学生进行电池SOC估算算法优化。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制造端:从事整车装配、部件试制试验,合作企业包括奇瑞、江淮等安徽本土车企;
- 服务端:进入4S店担任高压系统维修技师,或参与充电桩运维;
- 研发辅助:在检测机构承担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测试,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进入车辆工程本科深造。据2024年数据,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7%以上,平均起薪较传统汽修专业高出23%。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