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立足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依托设计学类学科体系,构建了以艺工融合、产学结合为特色的培养模式。该专业作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境外设计名校合作开展工作坊教学,专业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路径。
在培养体系方面,专业以项目式教学为核心架构,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习工作坊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课程设置注重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将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学、产品数字化设计等专业课程与3D建模、原型制作等实践环节结合,形成从概念构思到产品落地的完整训练链条。特色培养环节包括:
-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如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数字贸易创新实践
- AIGC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探索应用
- 每年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20余项专业赛事
课程体系突出创新产品设计能力培养,核心课程包含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设计图学、人机交互原理、产品设计方法学
- 技术实践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制作工艺、材料成型技术
- 创新拓展模块:智能产品开发、可持续设计研究、文化IP衍生设计特别强调人工智能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中要求运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完成从用户研究到产品原型开发的全流程实践。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制造业企业(35%)和互联网科技公司(25%),覆盖电子产品、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领域。数据显示,近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90%,其中在工业设计公司担任产品设计师的比例达28%,另有15%进入设计咨询机构从事用户体验研究。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浪尖设计等头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从设计助理到项目管理的职业发展通道。
专业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双师型师资队伍中包含企业设计师占比20%,教师团队拥有爱丁堡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名校背景;其次,校内建有产品设计实验室、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基地等19个专业实训空间;再者,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京东等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教学资源与行业需求深度对接。
该专业通过"作品导向、社会相融"的教学理念,将课堂延伸至真实商业场景。例如在汤逊湖设计创新实践带项目中,学生需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商业化的全流程演练。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近三年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0余项,体现出较强的创新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