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创办于1991年,是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依托学校“一山一城、一族一史”的地域办学特色,将教师教育与地域民族美术文化深度融合,培养兼具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国家级满族民间美术中心、松花石雕刻等特色方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270人,办学条件在吉林省内处于一流水平。
培养定位:立足基础教育与地域文化传承
该专业以基础教育领域美术教师培养为核心目标,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美术教育学、中外美术史等理论课程,同时强化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实践能力训练。其独特之处在于融入长白山区民间美术元素,例如开设松花石雕刻选修方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现代艺术教育结合。这种“质朴的教育”理念,既满足地方教育部门对师资的需求,又推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
课程结构采用“基础+特色”模式: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奠定学科基础;
- 实践模块涵盖油画、版画、雕塑、艺术设计等技法训练;
- 特色选修方向如长白山区花鸟画、满族民间美术研究,强化地域文化认知。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11000平方米教学大楼,配备44个专业画室、15个设备齐全的工作室及3个大型展馆(美术馆、松花石历史文化陈列馆、满族民间美术博物馆),为创作与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实践平台:以赛促学与实习基地联动
专业通过教育实习基地和竞赛平台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 设立10个教育实习基地和5个野外写生基地,强化从教技能;
- 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等赛事,近年累计获国家级奖项超200项,例如史芳芳版画作品获教育部一等奖;
- 国际合作办学方向(如视觉传达)拓宽学生视野,与国内办学形成互补。毕业生既可投身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可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或继续深造,近年考研率逐年上升,多名学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
师资力量:专精结合与梯队建设
学院现有49名教职工,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中青年教师均具备硕士学位。师资建设遵循“做强传统专业、做优民间美术”原则,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队。通过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平台,教师团队在民间美术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例如出版特色教材3部,完成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为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创新动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