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省公办高职院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展现出显著发展潜力。该校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构建了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专业群,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通过课程体系革新、校企合作深化以及实践平台搭建,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人工智能+X”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理念,课程设置覆盖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主干课程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领域,并融入边缘计算、XR应用程序设计等新兴技术模块。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从低年级的需求分析到毕业设计的系统开发,全程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年均实施项目超30项。此外,学校通过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培养依托“产学研融合”生态体系,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及省级人工智能实践基地,设备总值达3500万元。校内建有无人机机场、云计算平台、智能电子装联实验室等30余个实训室,并与企业共建软件产业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实现“教学-科研-产业”闭环。学生近三年在安徽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竞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524项,展现了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
招生与培养特色
招生计划注重文理均衡,2023年数据显示,历史类与物理类考生均需在再选科目中选择生物/思想政治。培养过程中强调“文化浸润+能力固本”,通过“33”课程模块与素质拓展体系,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职业精神。例如,“水穿石”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支持,蒲公英支教团等社团活动则强化社会责任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7%,部分学生通过企业嵌入式课程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知名单位。
师资与资源保障
专业师资团队包含省级教学名师5人、卓越教学名师1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2%。教师团队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50余项,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20余个,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校企联合实验室引入企业专家驻校授课机制,年均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余项,助力六安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学生发展与行业影响
该专业注重“软硬结合”能力培养,毕业生既可从事智能设备运维、数据分析等岗位,也能参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2023年安徽省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技术培训会上,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获得行业认可。学校还通过“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与现代农业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