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学院的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紧密围绕国家能源战略与智能化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通过电气工程基础、智能控制技术与自动化系统集成三大知识模块的融合教学,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随着新能源产业与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嵌入式开发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专业以夯实理论基础和强化工程实践为导向。核心课程包括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等基础学科,同时设置智能控制基础、嵌入式系统、供配电技术等前沿技术课程。特别注重通过变电站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微电网产学研平台等实践载体,将电力系统分析、PLC控制技术等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学用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6项。
专业的培养特色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学科交叉性,融合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系统集成三大领域知识;二是产学研协同,与科达自控、山西阳光电厂等12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提供真实项目实践机会;三是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7项)激发学生的研发潜力。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电力行业的设备运维,也能在新能源应用、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新兴领域开展技术开发。
从就业方向来看,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四大领域:一是电网企业与微电网智能化建设,涉及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二是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从事PLC编程、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三是新能源企业,参与光伏发电、储能系统设计;四是智能制造企业,负责嵌入式系统集成与工业物联网实施。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85%以上,其中国家电网录用比例超过10%,考研升学率稳定在12%-19%区间。
学院为该专业配置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拥有包含8个专业实验室和3个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智能控制综合实验室配备工业级PLC设备与机器人控制平台;师资队伍中博士占比8%,硕士达85%,形成以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领衔的教学团队。教师团队近三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研究成果直接反哺课堂教学,例如将智能微电网技术的最新成果编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