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科大学于2019年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120410T,是江西省内较早布局该领域的医学类院校。该专业立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融合医学、管理学、信息学三大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应用型人才。根据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该校该专业位列全国第56位、江西省第2位,凸显其在健康管理教育领域的竞争力。依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优势,构建起覆盖健康政策研究、健康产业发展的完整教学体系。
学科交叉的课程架构
该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医学与管理学深度融合的特点:
- 医学基础模块:包含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等课程,建立对人体健康与疾病预防的系统认知
- 管理核心模块:设置健康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培养医疗资源配置与运营能力
- 技术应用模块:涵盖健康大数据分析、智能健康监测技术等前沿内容特别强化营养学与养生学的实践教学,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实训、慢性病干预方案设计等实践环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水平的师资配置
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32人组成,其中: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5%(24人)
- 博士学历占比46.9%(15人)
- 双师型教师超50%团队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形成以博士生导师黄诚教授为引领的学术梯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45篇,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特别聘请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担任客座导师,定期开展健康政策前沿讲座。
多维度的实践平台
院校投入超千万元建设专业实训设施,形成三级实践体系:
- 校内实验平台:配置健康管理模拟系统、远程医疗实训室等智能化设备
- 附属医院实践:依托三甲附属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开展真实场景的体检数据分析
- 产业合作基地: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诺鼎实业等10余家机构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特别与赣州市医疗保障局共建医疗保障研究院,学生可参与医保政策调研与健康服务方案制定。国际交流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等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多元化的就业路径
毕业生呈现"四维发展"的就业格局:
- 职业认证:85%以上学生考取健康管理师资格证书
- 医疗机构:主要流向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健康产业:在泰康保险、美年大健康等企业从事健康风险评估
- 深造通道:可报考公共卫生硕士(MPH)或赴海外攻读健康政策方向研究生据2024年统计,该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3.6%,薪资水平较省内同专业毕业生高出18%。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推动下,健康管理人才需求年均增长达21%。
持续创新的培养模式
实施"三全育人"机制:
- 全员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与行业导师
- 全程项目制:从大二开始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企业实践项目
- 全方位考核:建立包含学术论文、实践报告、创新创业成果的多元评价体系近年来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健康管理创新大赛中累计获一等奖3项,开发的"社区智慧健康小屋"项目已落地赣州7个示范社区。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成为推动区域健康服务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