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为 4 年,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后,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要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有社会与环境意识。不仅要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前沿计算机系统设计原理,拥有软硬件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还需具备基本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有跟踪计算机前沿发展的洞察力、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怀有强烈事业心和担当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毕业后,既可以从事复杂计算机系统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成为应用型人才,也可继续深造,成为科研后备人才。毕业五年后,能成为相关领域的骨干与中坚力量。
专业核心课程
涵盖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导论、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课程。
培养特色
以数理知识为基石,将人工智能作为专业发展方向,着重培养科学素养、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面向计算机系统,兼顾应用,实现软硬件结合,使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齐头并进。旨在培养在相关领域既具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又有良好学术基础和研究潜质的科研后备人才。
毕业要求
工程知识
毕业生要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需掌握相关基本概念、理论、技能,具备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拥有扎实计算机工程知识,了解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与工程化要求;系统掌握计算机多方面知识,具备问题求解能力。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多学科基本原理,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以得出有效结论。包括对系统或过程进行抽象分析,解决实际工程案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和多种方案评价等。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要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满足特定需求,并有创新意识,考虑多方面因素。从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到算法设计与评价,再到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及优化,都要兼顾创新与相关因素。
研究
可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涵盖软件模型建立、实验设计分析等流程,以得到合理有效结论。涉及实验验证、问题解决能力与多方法的科学验证及结论得出。
使用现代工具
针对复杂问题,能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及信息技术工具,理解其局限性。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使用相关工具解决问题,分析优劣并合理完成任务及呈现成果。
工程与社会
能基于工程背景知识,合理分析专业工程实践及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明确应承担的责任。涉及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工程实践中的影响分析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问题的专业实践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需了解相关产业政策,明晰信息化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工程实践的贡献与影响。
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科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掌握人文社科知识,理解职业道德,规范自身工作行为。
个人和团队
能在多学科背景的计算机项目团队中承担多种角色,做好不同角色的工作,发挥自身作用,协调组织团队。正确认识自我与团队角色,凭借多学科知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
沟通
就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与业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具备国际视野开展跨文化交流。拥有良好英语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行业趋势并可就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复杂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备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管理等知识,熟悉项目管理流程与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积累经验。
终身学习
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及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与趋势,主动学习新知识,运用多种方式适应技术快速变化。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因原文表未完整呈现,此处仍保留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