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作为吉林省水利厅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其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凭借鲜明的专业定位和产教融合模式,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的核心组成部分。该专业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需求,将传统财务管理技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兼具财务决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学校水利电力行业背景,专业还特别强化水利工程财务方向的特色培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课程体系来看,专业构建了“通识+专业+实践”三维课程框架。核心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大数据原理及应用等基础模块,同时开设水利工程预算、环境成本核算等特色课程,强化行业适配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从基础账务处理到水利工程项目投融资分析的全流程能力培养。值得关注的是,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将业财一体信息化和财务机器人应用等职业技能认证融入教学过程,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培养模式上,专业采取“双素双能”育人机制,即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双重提升。前两年半在校内完成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训,最后半年进入水利施工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单位顶岗实习。例如,学生可选择金融产品销售或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两个方向,前者对接银行、证券公司,后者服务松辽水利工程等重大基建项目。这种定向培养模式使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部分学生入职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等国企。
就业前景方面,专业覆盖企事业单位财务岗、金融机构理财顾问、环境管理会计等多元岗位。数据显示,2023年该专业在吉林省文科专科批招收30人,学费为4000元/年,低于省内同类专业平均水平。随着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能源工程建设推进,水利电力行业对具备工程成本收益分析能力的财务人才需求激增,专业就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专业通过松辽现代水利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中国电建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发真实项目案例库,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水利工程预算编制、环境资源管理等实战项目。这种工学交替的培养路径,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更使其在面对智能财务转型时具备持续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