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自2012年创办以来,依托地理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优势学科,形成了独特的工科与人文交叉融合培养模式。该专业通过整合建筑学、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多元技术手段,致力于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的复合型规划人才。在2024年最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化了物质形态规划与社会经济要素的协同教学,构建起覆盖区域发展理论-规划技术方法-综合实践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四阶段递进式教学架构。低年级注重建筑设计基础与规划制图技术等基本功训练,高年级则设置城乡总体规划原理、城乡生态及环境规划等理论课程,并通过控规编制实践、城市设计建模等实践环节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课程设置突破传统建筑类院校框架,新增城市地理学、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等特色课程,并将POI数据分析、交通出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使专业课程与国土空间规划行业需求实现深度对接。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呈现三个创新维度:
- 多学科联合培养:通过地理学、土地管理、旅游规划等专业的课程互选机制,建立跨学科项目小组
- 数据技术赋能:依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中心,搭建教学用服务器开展空间数据挖掘
- 全流程项目实践:从皖南写生实习到毕业设计,贯穿四年的徽派建筑研究与城市功能空间识别实践
师资配置方面,专业汇聚了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顶尖院校的教师团队,并整合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等学科资源,形成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土地管理的复合型教学队伍。其土地评价与规划研究中心作为重要支撑平台,不仅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更将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研究、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应等前沿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使学生在参与《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等实际项目过程中,掌握GIS技术全覆盖分析、智慧城市轨迹数据应用等核心技能。
毕业生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就业率稳定在95%且研究生录取率达35%。就业方向覆盖政府规划部门、专业设计院所及升学深造三大领域,其中依托学校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和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形成了以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为特色的竞争力。这种培养成效得益于专业始终贯彻的宽口径、厚基础理念,通过持续优化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既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标准,又能响应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行业的变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