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2009年创办以来,始终以"服务社会,设计创造美好未来"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该专业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形成了视觉传达设计和UI与文创设计两大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下文将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教学特色、师资力量及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双轨制培养模式。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侧重传统视觉语言与品牌设计的融合,核心课程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而UI与文创设计方向聚焦数字时代需求,开设用户研究、交互界面设计、互联网产品创意设计等前沿课程。教学体系注重"理论—实践—创新"的闭环培养:
- 基础理论模块覆盖设计史论与美学原理
- 技能实训模块依托校内20余个专业实验室开展项目制教学
- 创新实践模块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真实商业项目
教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专业推行"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入品牌策划、文创产品设计等真实课题;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尖荷行动、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第三课堂依托4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顶岗实习。近年重点打造设计思维工作坊,通过"为坐而设计"等主题论坛,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生作品在河北省文创旅游商品大赛中屡获商业价值奖项。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结构与产学研结合的特点。9人专职教师团队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双师资格教师占比55%。学科带头人李雪山教授曾参与北京奥运会视觉系统设计,其主持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中民间艺术应用研究》等课题深度对接区域发展需求。赵建教授团队开发的《西柏坡电报故事》书籍设计获海峡两岸十大最美图书奖,丁宁副教授带领学生完成的基希核桃油品牌策划已成为校企合作典范。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率达38%,近四年完成省级课题9项,设计作品被河北省画院等机构收藏。
就业前景与发展优势凸显应用型定位的价值。毕业生可胜任品牌策划、UI设计、文创开发等岗位,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专业与石家庄沃迪广告、助和品牌设计等企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学生实习期间即参与百赞运动服饰洗衣液包装设计等实战项目。随着河北省文化产业升级,专业聚焦燕赵文化数字化传播,开发的蔚县剪纸主题海报亮相河北卫视非遗节目,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既懂传统工艺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