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的日语专业自2007年创办以来,依托学校工科优势与赣南地区产业特色,形成了“语言+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以服务有色冶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国际化实践,在江西省专业评估中位列第四。通过整合语言教学与行业需求,专业构建了独特的课程体系与产学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
专业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 复合型课程设置:在传统日语语言课程基础上,增设“日语+有色”“日语+IT”“日语+贸易”等方向课程,例如《矿冶机电翻译实习》《有色金属科技日语》等。学生需深入工厂、矿山进行实践,掌握冶金行业术语与翻译技能,强化应用能力。
- 国际化培养路径:与日本高校合作开展3+1、2+2双学位项目,并设立海外实习基地,学生可赴日参与带薪实践或学术交流。例如,2015年建立的实习基地已累计派出30人次,实践内容涵盖酒店管理、跨文化交际等。
- 思政与科技融合:依托“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将苏区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同时通过自编教材《实用有色金属科技日语教程》填补国内行业教材空白。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含外教1人),其中博士3人、副教授5人,教师团队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并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教师兼具学术研究与行业翻译经验,如丁尚虎博士参与编写《汉日礼貌语对比研究》,并指导学生将实践案例转化为研究成果。
在就业前景上,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去向:
- 深造与国际化:约15%学生保研或考入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10%通过联合培养项目赴日攻读硕士。
- 行业就业优势:70%毕业生进入日企、外贸或冶金领域,凭借“双语+科技”背景胜任翻译、项目管理等岗位。例如,五矿三德、阪和钢材等企业常年招聘该专业人才。
-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全国日语竞赛中屡获佳绩,如江西省“外研社杯”演讲比赛二等奖,凸显实践教学成效。
该专业的教学创新还体现在:
- 产学研结合:通过横向课题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例如与赣州昭和电工合作开设经贸日语讲座。
- 评价体系改革:实施“全程跟踪管理”,要求海外学生定期提交研究报告并参加返校考试,确保学习质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