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政园校协同共建模式,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与教职工子女照护需求相结合,打造了福建省首个校内托育教学园。这一创新模式以医育结合为特色,既解决了教职工托育难题,又为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形成"托育服务+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幼有优育目标,同时探索出职业教育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
在托育服务模式上,学院与亲亲袋鼠托育机构深度合作,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拥有150个托位的托育园,目前已服务25个教职工家庭。该园区采用"启蒙早教课程植入生活照护"的特色服务模式,为0-4岁儿童提供包含脑力开发、艺术启蒙、健康管理等九大模块的精细化养育服务。通过建立"爱心托育补助"机制,工会为教职工提供经济支持,有效缓解了托育成本压力,这种用人单位主导型托育服务开创了新型职工福利模式。
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凸显三大特色:
- 医教融合课程:依托医学类院校优势,开发包含婴幼儿生理发展评估、疾病预防等医学知识模块
- 实践导向课程:采用"一人一工位"实训模式,将托育机构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
- 早教创新课程:引入脑科学、神经医学理论,设计脑力音乐综合课、艺术绘本课等特色课程
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完整闭环:
- 校内托育园提供日常见习岗位
- 三元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承担集中实训
- 入户早教服务开展创新实践
- 校企联合教研保障课程更新
这种产教融合生态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掌握婴幼儿行为观察、个性化教育方案制定等核心技能,同时通过参与腊八节亲子活动等特色项目,培养活动策划与家长沟通能力。
在社会效益方面,该项目实现了多方共赢:教职工获得便捷优质的托育服务,学生积累真实岗位经验,托育机构获得稳定人才输送,政府推动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数据显示,该模式已培养高质量托育人才200余人,服务范围从校内教职工扩展至周边企业,服务满意度达98%。这种将职业教育与民生服务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为破解"带娃难"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