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资源,形成了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该专业面向装备制造行业需求,注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就业的双重保障。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技能认证等方面展现出系统性优势,成为区域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
专业培养定位与核心特色
该专业以模具设计、制造与维修为核心能力培养方向,强调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明确指向生产一线岗位,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与识图、CAD/CAM软件应用、数控编程等关键技术,并具备模具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其专业特色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获得国家级教学资源支持;二是与格特拉克、海尔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课程体系与技能训练架构
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了三大课程模块:
- 基础技能模块:包含机械制图与识图、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基础课程,夯实学生机械设计原理认知。
- 核心能力模块:通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专业课程,系统培养模具开发能力。
- 数字化技术模块:引入SolidWorks、Creo三维建模等工业软件教学,对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实践教学体系包含模具钳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等8个专项训练,其中毕业顶岗实习环节长达6个月,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模具生产全流程操作。
师资团队与教学成果
专业教学团队由15名专任教师和4名企业导师组成,其中:
- 副高以上职称占比53%
-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3%
- 拥有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团队建设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7项,授权专利18项。教师主编的《电工基础》可视化教材被多所院校采用,开发的省级精品课程覆盖专业核心知识点。
职业认证与就业方向
学生可通过考核获得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数控程序员等9类资格证书。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
- 汽车制造业:占比约35%,从事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调试
- 电子电器行业:占比28%,侧重精密注塑模具开发
- 装备制造企业:如海尔、格特拉克等合作单位,提供工艺工程师等岗位
近三年毕业生起薪平均达4800元/月,职业晋升通道涵盖模具设计主管、生产经理等管理岗位,部分优秀毕业生创办模具加工企业,实现创新创业突破。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实施"三对接"人才培养策略:
- 课程标准对接岗位需求:邀请企业参与制定模具制造工艺制订等课程大纲
-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模具CAD/CAM实训案例
- 考核评价对接行业标准:引入德国AHK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2000小时以上的实践训练,企业定向班学生毕业即实现无缝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