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的摄影专业作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以培养兼具艺术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立足影视传媒、网络媒体等现代影像产业需求,通过构建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深度融合,形成"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创新驱动"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其专业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五方面: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采用"基础+模块+项目"的递进式结构。第一学年聚焦视听语言和影像思维等基础理论,第二学年强化影视画面语言和新闻与纪实摄影的技术训练,第三学年引入故事片创作与无人机航拍摄影等前沿课程。特别设置影像思维、创意摄影、数字影像技术三大特色模块,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合作开设硕士预科课程,构建起贯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链条。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现三大特征:
- 校内建有数字影视产业园、绿岛影业等15个专业实验室,配备电影机、达芬奇调色工作站等价值2600万元设备
- 与华谊兄弟、辽宁广播电视台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
- 依托《中国摄影艺术年鉴》编辑部平台,实施真实项目驱动教学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双能"特质,既有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史春教授等领军人物,也有中央美院等名校背景的青年教师。教师团队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获评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斩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135项国家级奖项。青年教师刘昶入选全球青年影像艺术100项目,其作品《落脚点》通过卫星地图与实景拼贴,探索城乡融合的影像表达。
人才培养实施"四关键"教学法:
- 意识培养:通过国际在地影像艺术节等平台拓展艺术视野
- 技术锤炼:在500㎡摄影棚完成商业广告到影视特效全流程实训
- 创意激发:运用AI影像技术开发《基因密码》等科教项目
- 审美塑造:策展实践覆盖北京国际摄影周等顶级平台
毕业生可选择三条发展路径:在辽宁电视台等传媒机构担任主力摄影师,通过绿岛传媒中心孵化的创业项目自主经营,或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合作院校深造。2023年专业就业率居全省前列,考研方向涵盖电影学、视觉传达等跨学科领域,印证了"厚基础、重应用"培养理念的成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