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00年招生以来,始终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以 管理学 和 经济学 为理论根基、以 数字化实操能力 为核心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拥有 硕士学位授予权 和 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 新商科新文科建设 背景,通过 产教融合 与 学科竞赛 双轮驱动,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 复合型数智化人力人才。其课程体系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实战应用的全链条,毕业生就业范围涵盖 工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及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轨并重
专业主干课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
- 管理学 与 经济学 奠定基础学科素养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与 组织行为学 聚焦专业核心能力
- 绩效管理 和 薪酬管理 强化职能模块实操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规 完善法律知识体系特别设置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常规操作 课程模块,融入 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软件 训练,使学生掌握智能招聘系统、云端绩效评估平台等工具应用。这种 "强基础、多模块" 的课程结构,既强调传统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又突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适应性。
教学模式:竞赛驱动能力进阶
专业实施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的创新机制,形成三阶段能力培养闭环:
- 理论内化阶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慕课 与 微课 占比超40%)完成知识传授
- 实战转化阶段:与九三集团、红博集团等企业共建 实习基地,开展真实项目演练
- 能力外显阶段:组织参加 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近年获奖率提升27%这种模式有效衔接课堂教学与产业需求,例如在 工作分析 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企业岗位说明书编制并参与校企联合评审。
职业发展:多赛道就业布局
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在 机关事业单位 就业占比约22%, 世界500强企业 人力资源部门录用率达18%。专业特别注重三类职业通道建设: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涵盖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等传统职能
-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包括猎头公司、管理咨询机构等新兴领域
- 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对接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人才体系建设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 哈尔滨会展办、上海沃锐 等机构建立定向输送机制,为毕业生提供 跨境电商 和 国际商务管理 等新兴岗位入口。
学术支撑:本硕贯通培养体系
作为 省级重点专业 和 4星级评价专业,该专业依托学校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资源,构建了独特的学术进阶路径:
- 本科生导师制:45.8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参与指导
- 本硕连读通道:优秀学生可通过 "本硕班" 保送至北大、人大等名校
- 科研反哺教学:将 抗肿瘤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等平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 产学研一体化 模式,使学生在学习 劳动经济学 等课程时,能直接参与省级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分析。
通过 "动态化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持续优化课程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其2022届毕业生 总体就业率70.17%,虽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有所波动,但 数智化技能 加持下的毕业生,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竞争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