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自1958年办学以来始终扎根祖国北疆,形成了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该专业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为教育理念,聚焦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通过“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起服务区域需求、辐射全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紧密对接中学教育实际,形成理论与实践融合、竞赛与创新联动的育人路径,成为蒙东地区数学教师培养的核心基地。
专业定位与服务面向
该专业立足通辽地区基础教育需求,面向内蒙古并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坚定、师德修养高尚、教育情怀深厚”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其核心使命是通过“三全育人”体系,解决边疆地区优质师资短缺问题。例如,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适应不同教育背景和文化多样性”,强化蒙汉双语教学能力,服务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均衡发展。专业还通过“三位一体”实践体系(教育教学实践、综合实践、竞赛研究实践),提升学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群:
- 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Matlab及其应用等现代技术课程,强化数学建模与计算能力;
- 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校级一流课程)、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师范特色课程,实现“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闭环培养;
- 创新能力培养:依托“以赛促教”机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69项,省部级奖项142项。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点,为本科教育提供学术支撑。教学团队中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博士21人,45%的教师具有硕导资格,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9项。实践平台方面,建成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室、师范技能实训中心,配备MATLAB、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并与通辽市12所中学建立实习基地,实现“高校-中学协同育人”。
升学就业与职业发展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主要流向:
- 基础教育领域:60%以上毕业生在内蒙古及周边省份中学任教;
- 学术深造:每年约15%学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
- 跨领域发展:部分学生凭借扎实的数学基础进入金融、数据分析等行业。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数学学科统考录取最低分281分(B区国家线),最高分374分,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未来发展与持续改进
专业于2023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志着其培养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未来将重点推进:
- 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教学诊断系统,完善课程知识图谱与问题图谱;
- 课程思政深化:在数学史、数学文化等课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 师资国际化:引进具有海外背景的博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持续优化“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维联动机制,力争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