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理(急救护理方向)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备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方向聚焦急诊、ICU等急危重症护理场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临床实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急救全流程的核心能力,为医疗行业输送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护理人才。
课程体系围绕急救护理场景构建,突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培养。核心课程包括急重症护理、重症监护技术、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等模块,覆盖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链条知识。例如,学生需学习基础护理技术和健康评估,掌握急救前的生命体征监测技能;通过成人护理与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熟悉创伤、休克等急症的处置流程。此外,专业方向还细分急重症护理、口腔护理等特色课程,强化专科护理能力。
实践教学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形成校内实训与临床实习的立体化培养路径:
- 校内依托黑龙江现代护理实训中心,配备模拟病房、重症监护实训室等先进设施,开展心肺复苏、呼吸机操作等技能训练;
- 校外与北京安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70余家三甲医院建立实习合作,安排学生参与急诊科轮岗,接触真实急救案例;
- 创新性引入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师资力量汇聚临床与教学双重经验。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0%,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例如,护理系主任吕波教授作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将临床急救经验融入教学;副校长杨丽妲带领的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开发出基于真实病例的急救护理课程资源库。同时,学校聘请130余名三甲医院急诊科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级医院的急诊科、ICU及社区急救机构。数据显示,近三年该方向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执业护士考试通过率93%,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学生通过中外合作项目赴美国、日本等国从事护理工作,或通过高本贯通培养进入本科院校深造。用人单位评价显示,学生具备“快速评估病情”和“团队协作急救”的核心优势,能胜任心肺复苏、除颤仪操作等高风险操作。
专业特色体现产教融合与国际化视野。学校作为全国医养结合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与医疗机构共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开发急救护理岗位标准。国际合作方面,与韩国大真大学合作开展护理专业联合培养,引入国际急救护理认证课程。此外,专业依托黑龙江省高水平康养康育专业群建设,融入老年急救、社区急救等新兴领域,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急救护理能力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