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是工学门类下的计算机类特设专业,其核心定位在于融合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培养面向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自2012年设立以来,紧密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方向,注重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协同能力培养。在工业控制、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背景下,专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实践的桥梁。随着社会对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的需求激增,这一专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从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嵌入式系统全栈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围绕集成电路原理及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展开,同时强化C语言、Java、Linux编程等实践技能。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子线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的理论基础,还需通过数据结构与算法、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提升软件工程能力。这种“软硬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胜任从硬件设计到系统调试的全链条工作,满足智能制造、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多元化需求。
在专业特色方面,沈阳工业大学重点突出三大优势。其一,构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与多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提供项目实践机会。例如,学生可参与工业控制系统的嵌入式开发或物联网设备的软硬件联调,积累真实工程经验。其二,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挑战杯”、全国计算机设计竞赛等平台,鼓励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创新成果。其三,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平台等先进设施,强化工程实践训练。
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方面,该专业形成了以微处理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群。关键课程包括:
- 电子线路设计与嵌入式系统原理,奠定硬件开发基础;
- Linux操作系统与Java程序设计,构建软件开发能力;
- 数据结构与算法,提升计算思维;
- 集成电路原理,强化芯片级设计认知。
实践环节占比显著,例如在嵌入式Linux编程课程中,学生需完成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开发项目,涉及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协议实现及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模块的协同开发。这种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有效衔接了课堂学习与产业需求。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智能装备设计工程师等岗位,覆盖计算机类企业、智能制造公司、医疗设备厂商等多个领域。由于嵌入式系统在工业4.0、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岗位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嵌入式开发领域存在较大人才缺口,且薪资水平位于IT行业前列。沈阳工业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实习转就业等渠道,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部分学生进入华为、中兴等头部企业从事核心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