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面向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新兴专业,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智能建造专业通过融合土木工程基础与信息技术创新,着力培养具备数字化设计、工业化建造、智能化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工程教育领域的积累,结合BIM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扎实、技术领先、实践突出"的培养特色。下文将从专业定位、核心课程、实践平台等维度展开具体解析。
专业培养体系以"两强"特色为根基,即奉献创新精神强与专业技能基础强。课程设置涵盖三大知识模块:
- 土木工程基础模块:包括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传统课程,强化工程计算与设计能力;
- 智能技术模块:重点开设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与云计算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构建数字化思维;
- 交叉应用模块:通过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智慧工地建设管理等课程实现技术融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程内容与一级建造师、BIM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深度衔接,形成"知识+能力+证书"的立体培养路径。
实践教学平台呈现"三位一体"布局:
- 校内建成8个专业实验室,配备3D打印设备、VR虚拟仿真系统等先进设施;
- 校外与安徽水利开发、广联达科技等18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实施"岗位观摩→模拟→实战"进阶训练;
- 校企共建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开展装配式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这种"理论-模拟-实践"的闭环训练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掌握BIM建模、智能施工组织、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
在招生与就业方面,该专业面向物理类考生招生,2023年在吉林理科本科二批A段录取16人,辽宁物理类最低录取位次91971。学费标准为26000元/年,与同类院校相比处于中等水平。毕业生可选择的职业路径包括:
- 传统建筑企业的智能技术应用岗
- 高新技术企业的BIM全过程管理
- 政府部门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
- 科研院所的建筑信息化研究近五年数据显示,学生累计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项300余项,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面向建筑行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该专业正着力打造三大特色方向:
- 智能设计方向:深化BIM技术与参数化设计结合,开发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库;
- 智能施工方向:研发基于机器视觉的施工质量监测系统;
- 智慧运维方向:构建建筑能耗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引入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变革同步更新,为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输送创新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