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归集与分配是成本核算的核心环节,其本质是通过科学的会计处理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耗费准确归类并分摊至具体成本对象。该过程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受益对象匹配原则,需综合运用直接追溯法和比例分配法,并通过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账户实现系统化记录。本文将从材料费、人工费、辅助生产费用等维度解析关键环节的会计分录逻辑。
在材料费用归集中,直接耗用材料根据领用部门直接计入对应科目。例如生产甲产品领用钢材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原材料-钢材
对于多产品共耗材料,需先计算分配率=材料总成本/定额消耗总量,再按各产品定额量分摊。若某批次共耗材料62,310元,甲、乙产品定额分别为600公斤和330公斤,则分配率为67元/公斤,分录为: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0,2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2,110
贷:原材料 62,310
人工费用处理需区分直接与间接人工。生产工人工资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应付职工薪酬
若涉及多产品共用人工,需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假设某车间总工资84,000元,甲、乙产品分别耗用3,000和2,000工时,则分配率为16.8元/工时,分录为: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0,4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33,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4,000
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时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分配时若采用直接分配法,需计算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对外供应量。例如供电车间费用90,000元对外供电356,000度,分配率为0.2528元/度,分录为: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间接费用归集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完成,月末按生产工时比例法或直接成本比例法分配。某车间制造费用120,000元,甲、乙产品直接成本分别为80万和40万,分配率为0.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0,0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40,000
贷:制造费用 120,000
期末完工产品成本结转需通过约当产量法计算:
- 确定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约当产量
- 计算单位成本=总成本/约当总产量
-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借:库存商品-某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例如直接材料总成本6,000元,完工500件与在产品100件均一次性投料,则单位成本10元/件,结转5,000元至库存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