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立足现代文旅产业发展需求,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培养路径,通过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的双重构建,为京津冀地区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大运河文化资源和校企协同优势,形成了从课程设计到岗位实训的闭环培养模式,成为区域研学产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聚焦研学旅行指导师、课程设计师、安全管理专员等职业方向,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需掌握研学课程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三大核心能力,同时具备数字化技能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这种复合型定位使毕业生能适应研学基地运营、旅行社服务、教育机构协作等多元化场景需求,满足行业对"既懂教育又通旅游"人才的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核心+拓展"模块化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三大理论支柱,融入中小学德育实践知识;核心课程则聚焦实操能力培养,包括:
- 研学旅行指导实务(含活动策划与安全管理)
- 旅行社计调实务(资源整合与成本控制)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分龄段教学方案开发)
- 新媒体运营(短视频营销与大数据分析)实践教学通过VR旅游实训室、航空模拟舱等校内基地模拟真实场景,并在纪晓岚文化园、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校外研学基地开展岗位轮训。
校企合作形成双元育人生态。学院与亲子猫国际教育共建产业学院,引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1+X证书认证体系;与沧州大运河集团联合开发非遗研学、水工研学等特色课程;在万豪、洲际等酒店集团设立实习基地,实现"课程-考证-就业"链条贯通。这种合作模式使超过40%学生获得行业权威认证,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数字化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研学流程信息化管理,包括:
- 使用数字工具进行课程模块化组合
- 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学市场趋势
-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设计研学路线
-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精准营销这种培养方向契合文旅行业智慧化转型趋势,使毕业生具备处理研学基地智能导览系统运维等新型岗位需求的能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点开花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
- 研学机构(课程开发与活动执行)
- 旅游景区(研学基地运营与解说)
- 教育机构(社会实践课程设计)
- 文旅企业(研学产品营销与策划)近年该专业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下,与30余所沿线院校建立实训交流机制,毕业生可参与跨区域研学项目开发,职业发展空间向研学项目经理、培训师等管理岗位延伸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