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底蕴和中国史B+学科优势,构建了师范与非师范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该专业2020年获批教育部"双学科硕士层次师资培养实验班",实施"3+1+2"本硕贯通培养,师范方向毕业生可免统考获取历史与政治双学科教师资格证,2023届整体就业率达95%,考研率超32.4%。非师范方向聚焦文化遗产保护、行政管理等领域,与江苏省档案馆等30余家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形成"学术研究+行业应用"的双重培养特色。
学科实力与培养架构
专业以"史学基础+教育创新"为特色,形成三大核心竞争力:
- 学科评估优势: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史位列全国前30%,考古学全国排名第11位
- 复合型培养体系:
- 师范方向实施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双学科培养,开设《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学历史教学论》等特色课程
- 非师范方向设置《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型课程模块
- 本硕贯通机制:实验班学生完成本科后可直升教育硕士,近三年保研率稳定在25%以上
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专业实施三维能力培养模型:
- 史学基础层:必修《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历史文献学》等18门核心课程,掌握史料考证与历史解释核心能力
- 专业拓展层:
- 师范方向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完成200学时中学课堂模拟教学
- 非师范方向参与"数字人文工作坊",开发历史GIS时空数据库
- 实践创新层:
- 大四进入南京一中、六朝博物馆等实践基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或文物数字化项目
- 孵化"明清契约文书智能识别系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培养特色与教学革新
专业推行"双导师制"育人模式:
- 学术导师组:由1名史学教授+1名政治学教授组成,指导学术论文与教学研究
- 行业导师库:聘请中学特级教师、文博专家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策展实务》等实务课程
- 数字史学实验室:配备多光谱文物扫描仪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成民国教育文献数据库等特色资源
- 国际认证衔接:85%专业课程对接IB国际课程体系,支持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证书
就业前景与深造通道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
- 基础教育领域:入职南京外国语学校等省重点中学(师范生占比45%),起薪12-15万元/年
- 文博管理机构:进入南京博物院策展部(非师范生占比30%),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
- 学术深造方向:保研至北京大学历史系(比例17.4%),或赴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公共史学硕士
- 公务员体系:考取文旅部文化遗产司,年均录取10-15人
战略升级与培养革新
面向新文科建设需求,专业推进三大改革:
- 新增《数字人文与历史可视化》《元宇宙历史场景构建》等前沿课程
- 建设长江下游社会史数据中心,集成AI文本分析等9项数字技术
- 深化与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跨国研究通过"历史+"学科交叉计划(+数字技术、公共管理),培养掌握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历史教育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持续赋能文化强国战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