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院作为贵州省地方高校中最早开展教育硕士培养的单位,自2011年创建以来,始终立足民族地区教育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办学定位。该院依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师范教育基础,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为核心,重点培养扎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其所在的都匀市校区占地800余亩,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4000余人,研究生教育则聚焦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全链条的学科体系。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方向
该院围绕基础教育实践需求,设置8个教育硕士培养领域,构建了以学科教学为主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
- 学科教学类: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学科,强化师范生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融合
- 教育实践类:包括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注重幼儿园至小学阶段教育衔接研究
- 技术赋能方向:通过现代技术教育专业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转型
这种专业布局既呼应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民族师资的需求,又通过跨学科交叉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结合。
二、办学特色与培养定位
该院在培养模式上突出三个核心特色:
- 师范性:传承母体学校公办本科层次民族师范大学的基因,所有课程设置均对标中小学教师资格标准
- 民族性: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元素,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民族地区教育人才
- 实践性: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要求研究生在石漠化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累计完成至少1学年教学实践
这种特色化培养路径,使其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教育硕士培养单位,辐射范围覆盖桂北、滇东、湘西等地的2000万人口。
三、历史沿程与发展节点
学院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我国民族师范教育的转型升级:
- 1958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创建,奠定民族师范教育基础
-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西部大开发首所公办民族师范本科院校
- 2004年:在贵州新升本高校中率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 2011年:实现两大突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同年被纳入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这一发展轨迹凸显了其在贵州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先行者地位,特别是2011年同时斩获两大国家级资质认证,标志着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
四、校园资源与辐射影响
作为集民族性与现代化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基地,该院拥有三大支撑体系:
- 硬件设施:800亩校园中建有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微格教学实验室等专项设施
- 师资力量:实行"高校导师+一线名师"双导师制,聘请中小学特级教师参与研究生指导
- 服务网络:在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建立32个教育实践基地,形成覆盖贵州南部的教育服务网络
这种资源配置使其培养的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83%的毕业生选择在县域及以下基础教育机构任教,切实推动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