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以传统与现代融合为核心特色,依托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综合资源,构建了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注重釉上彩瓷绘等传统工艺的传承,同时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强调文化内涵与创新表达的平衡。通过12周课程周期的“手工实践+理论探讨+创意输出”模式,学生从文化背景学习到成品制作全流程,展现了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以全国第33名的优异成绩跻身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行列,凸显其教学实力与行业认可度。
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艺术与工程结合”为框架,设置产品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可持续设计等核心课程,强调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例如,在《民间艺术—釉上彩瓷绘》选修课中,学生通过提炼传统纹样,探索其现代设计语言转化,完成瓷盘、瓷板等兼具文化底蕴与当代审美的作品。教学团队还将校企合作融入课程,引入实际项目案例,如陶瓷艺术研究所、大正窑工坊等平台,缩短学生与行业需求的差距。这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适应工业设计、电商设计、产品经理等多元化岗位。
教学资源与师资配置彰显专业优势。学院投入资金建设了产品设计创意及三维数字中心、AD数字创意梦工场等实验室,配备VR技术、数字建模等先进设备。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及高级职称人员33名,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梯队。例如,魏思苇等教师通过“传统图案创新设计”课题,引导学生将八大山人纪念馆等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设计元素。此外,学院与省市美协、瓷板画大师工作室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为学生提供陶瓷艺术创作研究等实践机会。
就业竞争力与行业认可度持续提升。根据校友会排名数据,该专业毕业生在工业设计师、CMF设计师、产品经理等岗位的就业率保持全国平均值以上。其成功源于三大路径:一是课程强调项目制学习,如品牌形象设计、艺术衍生品开发等实操训练;二是通过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缩短企业磨合期;三是依托南昌航天科技集团的产业背景,与设计公司、科研机构建立定向输送渠道。数据显示,超过60%的毕业生进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专业发展始终围绕“在地性”与“前瞻性”双轨并行。一方面,深耕江西本土的陶瓷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将釉上彩、青花瓷等工艺纳入设计方法论;另一方面,开设产品服务设计、智能交互设计等前沿课程,应对数字化转型趋势。这种“技以修心,艺以载道”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掌握Rhino、Keyshot等工具的同时,也能理解传统纹样中的哲学意蕴。正如2024届优秀作业展中刘洋洋的《漆器纹样再设计》作品,既保留楚漆器的流动线条,又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批量生产,印证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