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依托"双一流"学科平台,构建了覆盖本硕博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肇始于1953年数学教研室,2019年升级为数学科学学院,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第12名。作为首批"强基计划"实施专业,其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数据显示,毕业生深造率超60%,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在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等赛事中斩获多项金奖。
学科积淀与战略定位彰显专业高度。专业构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交叉学科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形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计算数学三大优势方向。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数学、信息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超材料结构研究成果支撑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共建华罗庚数学实验班,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在Adv Math等顶级期刊年均发表论文20+篇。
课程体系与培养创新凸显数理深度。实施三阶递进课程模型:
- 基础强化模块:开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用MIT原版教材强化逻辑思维
- 核心突破模块:设置《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10门荣誉课程,推行"两段双线"教学模式(基础段课堂学习+提高段科研训练)
- 交叉拓展模块:开发《金融数学》《数据科学》等应用课程,本科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比例达90%创新性实行本博贯通培养,大三即可选修《冲击动力学》等研究生课程,实现"用知识创造牵引知识传授"的科研育人闭环。
师资配置与科研实力支撑学科标杆。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形成由长江学者领衔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其微分几何研究成果应用于空间站结构设计。建设价值1.2亿元的现代化实验室群,配备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尖端设备。
实践平台与校企融合锻造创新能力。构建三维培养网络:
- 校内实训:依托数学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数值模拟与算法设计
- 企业实战: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建实习基地,年均完成50+航天器动力学优化项目
- 国际拓展:组织参与美国数学会年会等顶级会议,学生赴巴黎高师交流比例达30%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巡检算法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应用于广深高铁监测系统。
就业前景与行业影响验证育人成效。构建多元化发展路径:
- 深造路径:40%毕业生进入MIT、斯坦福等顶尖学府,30%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 行业分布:算法研发(35%)、金融量化(25%)、航空航天(20%)、科研院所(15%)
- 领军人物:培养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学界精英,校友主导空间引力波探测等国家重大项目据2025年统计,硕士毕业生平均起薪达28万元/年,算法工程师岗位人才缺口达15:1,华为等企业校招岗位数与毕业生比例突破7:1。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重大工程攻关,北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的培养理念,持续输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学精英。其"学科引领-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育人体系,不仅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数学教育标杆,更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注入核心动能。需注意的是,该专业课程强度较大,要求具备扎实的数理思维和算法设计能力,适合有志于攀登数学高峰的学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