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该专业2022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交通运输类硕士学位点支撑专业。依托山东省高校航空结构件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和滨州市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形成了"通用机械+航空制造"的双轨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定位方面,该专业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等交叉学科,聚焦智能化设计与制造领域。其培养目标明确要求毕业生在5年职业实践中成长为能够主导复杂工程项目的业务骨干,这一目标通过四大能力维度实现:工程伦理素养、系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建设了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拥有33名专任教师中27人具有博士学位,包含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高水平师资。
课程体系设置呈现三大特征: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传统机械学科
- 智能化技术模块:涵盖机械CAD/CAM、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
- 交叉创新模块:融入气动与液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等新兴领域这种"强基础+重实践+促创新"的课程结构,有效支撑了学生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转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协同和实验室联动实现产教融合。航空结构件表面工程实验室等平台为航空零部件制造方向提供专项实训,而通用机械方向则对接区域制造业需求。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领域覆盖机械产品设计、设备运维管理、技术研发等岗位,部分进入航空航天企业从事精密制造工作。这种"双通道"培养模式既满足地方产业需求,又契合国家航空战略发展方向。
从专业发展前景看,其作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专业,正在形成"教学-科研-产业"的良性循环。通过引入现代工具和经济决策方法的教学改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项目预算、质量监控等工程管理核心技能。这种将工程实践与职业素养深度耦合的培养方案,使该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展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