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依托政治与行政学院的雄厚学科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自1980年代起步,经过四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所属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进入国内前列,展现了学科建设的显著成效。
在学科架构上,专业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支撑,形成"本硕贯通"培养体系。2003年获行政管理硕士二级学科授予权,2017年升级为一级学科硕士点,2020年专业建设实现质的飞跃——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种阶梯式发展路径体现三个特征:一是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多学科知识;二是强化实践导向,通过MPA专业硕士培养反哺本科教学;三是突出特色方向,重点培育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优势领域。
课程体系采用"三维立体"架构:
- 理论维度:设置《政治学原理》《行政思想史》等基础课程
- 技能维度:开设《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等实操课程
- 创新维度:开发《社会调查与统计》《行政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类课程这种设计使学生在掌握管理学原理等核心知识的同时,具备政策分析、组织协调等实务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实验室建设,包括虚拟政府实验室和MPA专业实验室,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师资队伍呈现"双高"特征: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1.83%,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5.77%。团队中既有天津市特聘教授,也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科研骨干。这种结构确保教学既扎根理论前沿,又对接社会需求。例如在政府绩效评估领域,教师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案例。
就业培养采取"政产学研"协同模式。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表现突出,部分进入天津市政府部门工作。同时与大型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等实训项目。这种培养成效源于专业建设的双重定位:既注重公共部门行政能力培养,也强化企业行政管理技能训练,使毕业生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三大领域均有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