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于199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是甘肃省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依托化学化工学院深厚的学科积淀和科研实力,形成了能源化工与精细化工两大特色方向。该专业以培养具备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了覆盖化工全产业链的教学体系。专业拥有先进的实验设施和产学研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提供多维支撑。
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为核心课程,融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制图等工程实践类课程,形成“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创新研究”的递进式教学结构。教学中特别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开设化工原理实验、反应工程实验等实践环节,并通过金工实习(3周)、生产实习(8周)等强化工程素养。课程体系中还包含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基础》和校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凸显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师资团队由19名专职教师组成,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86%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转化项目等科研课题74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5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等顶级期刊。学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工程实验室1个,配备X-射线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等价值超750万元的尖端设备,为科研创新提供硬件保障。
实践创新与产业融合
专业强调产学研结合,依托1965年创建的兰州助剂厂(现代化中型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开展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学生参与化工设计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超过60%,近五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特等奖等奖励15项。学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开设“3+1”培养项目,学生可获双学位,并优先进入国际科研机构深造。
就业前景与社会贡献
毕业生主要在能源、环保、制药等领域从事技术管理、产品研发等工作,部分进入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专业累计为西部化工产业输送超2500名人才,承担应用开发项目11项,创造产值3亿多元,利税贡献达3500万元,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评价较高。
通过学科交叉、国际协作与产业联动,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生态,成为西部化工教育的重要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