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18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专攻科",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历经百年积淀,该院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学位授权体系。截至2025年,研究生规模突破万人,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定位
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该院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变革:
- 1918年设立"教育专攻科",开创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
- 1939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正式招收硕士生
- 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单位
- 2004年升格为研究生学院,2008年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 2020年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在办学定位上,始终围绕"立足西北、服务基础教育"的宗旨,构建起教师教育、人文社科、理学工程三大学科群。特别是在简牍学领域,2024年获批全国首个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单位,彰显其学科创新实力。
二、学科建设与学位体系
通过持续优化学科布局,该院形成"金字塔型"学位授权结构:
- 博士学位体系: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专业博士类别(含2025年新增应用心理、国际中文教育)
- 硕士学位体系: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硕士类别
- ESI前1%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
- 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24年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软件工程博士点,教育学获甘肃省5500万专项支持,建成1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这种"基础学科+新兴交叉"的布局,既保持传统优势,又响应区域发展需求。
三、师资队伍与培养模式
导师队伍呈现"专兼结合"特征:
- 专职导师:2024年拥有182名博导、1506名硕导
- 兼职导师:引进141名兼职博导、654名校外硕导
- 杰出学者:包括南国农、赵逵夫等知名专家
在培养机制上推行"三轨并行":
- 学术创新能力培养:设立"创新之星"项目,年均资助科研课题416项
- 实践能力提升:实施UGS校地合作计划,与兰州市教育局联合培养教育博士
- 国际视野拓展:选拔优秀研究生赴台湾彰化师大、北师大等高校访学
特别在专业学位培养方面,2024年首次选派72名硕士赴新疆支教,打造"实习支教升级版",将人才培养与西部基础教育振兴紧密结合。
四、招生规模与培养成效
2025年招生计划达3600人,其中全日制占比91.7%。近年呈现三大趋势:
- 生源质量提升:2024年一志愿录取率62.9%,19个专业实现100%一志愿满额
- 培养规模扩张:在校研究生突破万人,较2001年增长超10倍
- 成果产出显著: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20篇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2024年获"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9项,数学建模竞赛获奖数居全国前列。这种"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的发展路径,使其成为西北地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增长极。
通过百年传承与创新,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已构建起"师范特色鲜明、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立足西北、辐射全国"的战略定位将更加凸显,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