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近年来在智慧交通领域展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与实践创新力。该校以交通工程学院为核心,整合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大数据分析、车路协同技术等多学科优势,形成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与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山东先进院等机构合作,搭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例如2024年成立的泉城建大智慧交通文明志愿服务团,以及师生参与的脑控无人机系统、交通仿真技术实验室等前沿项目。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专业人才培养,还为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学科建设层面,山东建筑大学的智慧交通专业以交通工程学、控制工程基础、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与设计为核心课程,构建了“项目驱动、知工一体、导师引航”的培养体系。专业依托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和智能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价值600万元的仪器设备和7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涵盖车路协同试验场、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等实践场景。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约20%的学生考入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深造,体现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显著成效。
校企合作是该校智慧交通发展的另一大亮点。2024年9月,交通学院师生赴山东先进院开展产学研交流,深入体验脑控下肢外骨骼、NeuroSci无创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等技术,这种“行走的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边界。此外,与济南交警联合举办的“交通安全嘉年华”活动,通过韵律操、诗朗诵、交通安全知识闯关游戏等创新形式,将交通法规普及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年覆盖师生超300人,有效提升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从技术研发角度看,该校聚焦交通供需资源优化和智能决策算法两大方向。例如在交通管理逻辑上构建了“感知-分析-决策-评估”四阶段闭环模型,这与济南交警合作的交通大脑项目中“一云四中枢”架构(交通云、感知中枢、分析中枢、评估中枢、决策中枢)形成呼应。通过交通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生可掌握交通状态识别、供需匹配方案生成等关键技术,为未来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社会服务创新方面,山东建筑大学首创“交通安全阵线联盟”志愿服务品牌。2024年成立的志愿团队不仅承担日常交通劝导,还开发了《交通安全微课堂》等科普产品。这种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公共服务的模式,与该校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目标高度契合。数据显示,相关活动使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提升率达82%,交通违规率同比下降37%,印证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社会价值。
当前,山东建筑大学正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导向,加速推进交通设备智能化、管理决策数字化转型。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出获得“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的创新型人才,依托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海信集团等十余家产学研基地输送行业骨干,该校已成为山东省智慧交通领域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未来随着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技术迭代,这种“学科交叉+场景驱动”的发展模式将释放更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