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州省首批综合性公办高职院校,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学院60余年办学历史积淀,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路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从专业满意度、课程设置到就业方向,该专业展现出独特的培养模式与成效。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核心课程围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展开。主干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招聘与培训实务、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法律制度等模块,同时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团队管理等实践性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注重法律与心理学交叉应用,例如《劳动法律制度》和《人事心理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从多维度理解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行为动机。实践环节则通过校内实训室模拟操作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实现能力转化,例如在校内旅游与文秘综合实训室开展招聘模拟、薪酬方案设计等实训项目。
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双师型”教师团队与产教融合平台的结合。管理系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36%,同时拥有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秘书职业培训师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0余人。教师团队通过案例教学、沙盘推演、企业真实项目导入等方式,将绩效管理KPI设计、员工关系纠纷处理等企业实际问题融入课堂。学院与黔南中国旅行社、浙江诚大集团等39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三学年可进入合作企业完成6个月岗位实习,直接参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等实际工作。
就业竞争力的塑造源于专业与区域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根据2022年满意度调查,该专业就业满意度达3.8分(满分5分),毕业生主要流向国家机关基层部门、黔东南地区中小企业以及珠三角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93%实现对口就业,典型岗位包括人力资源专员、培训助理、劳动关系协调员等。学院通过贵州省第2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学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等职业资格认证服务,近三年考证通过率保持在85%以上,显著提升毕业生职场竞争力。
该专业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特色,课程中融入少数民族企业管理案例,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敏感度;二是数字化能力培养,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训、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操作等课程,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三是政校企协同机制,学院作为黔南州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基地,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公共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的实践机会。这些特色使该专业成为贵州省高职院校中就业率高、区域服务能力突出的特色专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