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航空特色与产学研融合优势。该专业2003年设立之初便以服务航空工业为目标,2019年随智能工程学院重组后获得更多跨学科资源,2024年电子信息学院成立标志着专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依托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平台,该专业通过多维度培养体系塑造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航空电子为核心特色,面向航空航天产业与区域经济需求,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需掌握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基础理论,同时接受无人机控制、光电探测等航空领域特色课程训练。培养方案强调OBE教育理念,通过四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与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方向"的模块化结构:
- 基础模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构成硬件基础
- 核心模块: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构建专业知识框架
- 航空特色模块:无人机控制系统、航空电子线路CAD等课程凸显行业属性实验室配备电工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等26个专业实验平台,设备总值达2475万元,可支持190余个实验项目开发。国家级科研平台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创新实践提供支撑。
科研创新与师资力量
专业教师团队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2人,博士占比43%。近五年承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航空科学基金项目
-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50余项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发表SCI/EI论文140余篇。创新型科技团队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覆盖航空企业研究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
就业发展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从事:
- 电子设备研发
- 信息系统运维
- 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
- 航空通信技术应用近年涌现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等优秀校友,深造方向涵盖图像信息处理、低慢小目标探测等前沿领域。专业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深度对接,80%以上实训项目直接来源于企业真实需求,形成"教学-研发-就业"的良性循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