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具备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电气工程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对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该专业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训练,构建了覆盖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全链条的知识体系,并注重社会伦理和工程安全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设备制造、科研院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较强的职业竞争力。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工学学士学位为培养基准,学制四年,课程设置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基础学科,同时引入新能源发电技术、DSP应用技术等前沿内容,形成从传统电力到智能控制的完整知识链。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开设了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继电保护综合实验等实践课程,通过仿真操作和真实场景演练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 实验平台建设:专业依托校内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和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配备价值超1600万元的设备,支持学生进行变压器调试、电力调度等实操训练。
- 校企协同育人:与广西方元电力、柳州航盛科技等企业共建3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发电厂运行、设备研发等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 学科竞赛驱动: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项,凸显创新能力的系统性培养成果。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4.9%,博士及硕士占比超80%,其中包含港珠澳大桥施工专家和自治区教学名师,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自治区级航天航空科普基地和市级工程中心,并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优势。此外,通过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中小学教学能手,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团队,有效支撑师范教育与工程技术的双重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与行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及职业院校,就业率常年保持90%以上。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专业新增电力市场交易、状态监测与维护等课程模块,拓展学生在环保技术和智慧能源领域的职业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贵州等地的本科二批招生中,学费为4600元/年,性价比较高,而物理必选的选科要求凸显其工科属性。
通过课程体系革新、实践平台强化与产教深度融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正持续输出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升级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