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立足行业前沿,紧密对接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作为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的牵头专业,该专业构建了覆盖理论教学、实训操作、校企联动的完整培养体系,旨在培养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融合机械工程、电力电子、智能控制等跨学科内容,并通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福建省汽车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能力。以下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产教融合等角度展开分析。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设计模块化教学,核心课程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及检修、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技术等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高压部件维护等实训模块。学生需完成三年制学习,通过校内拆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双轨制培养,掌握从车辆装配到故障诊断的完整技术链条。例如,学生需在校内完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调试,再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合作企业参与生产线实操。
师资团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支撑,该专业拥有博士学历教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4名,团队中包括省级专业带头人和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的骨干教师。教师团队曾为国庆70周年阅兵福建彩车提供技术支持,并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省级创新创业金奖等荣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团队开发了福建省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云端共享,提升教学效率。
校企合作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与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建立订单班,通过共建实训室、联合开发课程等形式实现产教融合。例如,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如新能源汽车试制装配、智能网联系统调试等,部分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合作企业担任技术管理岗位。此外,专业还与保险公司、运输企业合作,开设汽车事故查勘与定损、新能源车辆安全管理等特色课程,拓宽就业覆盖面。
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递进为导向,构建了三级实训平台:基础技能层依托校内800平方米汽车检测中心开展发动机拆装训练;综合应用层通过校企合作4S店实训基地进行整车故障诊断;创新拓展层则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技术改造项目。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高压电系统检测合格率达92%,双证书获取率超85%,印证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就业前景方面,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生产装配、保险定损、运输管理四大领域。泉州市作为全国重要汽车产业带,拥有120万辆汽车保有量,相关企业年均新增岗位需求超2000个。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出现103万人才缺口,而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起薪达8000元,体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