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隶属于设计艺术学士学位课程,是响应澳门特区政府发展战略与大湾区市场需求而设立的核心方向。该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学院产学研协同平台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础,构建了涵盖城市空间、生态技术、文化创意的教学体系。作为澳门唯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其课程设置既注重学科前沿性,又深度融入本土特色,为学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体系采用“通识+专业+实践”三维架构:
- 基础阶段(第一学年)完成18门专业平台必修课(54学分),包括设计原理、建筑制图、材料工艺等;
- 方向分流(第二学年起)聚焦环境设计核心课程,如可持续设计、景观规划、室内空间设计等11门必修课(42学分);
- 实践拓展模块设置精工实验室与文化遗产材料分析实验室,通过16门选修课中的4门(12学分)强化技术应用能力。总学分要求达144学分,其中跨学科选修涵盖智能科技、艺术管理等领域,形成“设计+科技+文化”交叉培养特色。
培养模式突出三大创新维度:
- 国际化教育:引入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葡萄牙埃武拉大学等合作院校的课程资源,定期举办国际设计工作坊与学术论坛;
- 在地化实践:依托横琴校区实践基地,开展澳门历史城区改造、大湾区生态城市设计等真实项目研习;
- 产学研联动:与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共建联合工作室,学生可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智慧城市等政府合作课题。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通道:毕业生可进入建筑设计院、景观规划机构、文物保护单位等传统领域,亦能拓展至会展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值得注意的是,约30%毕业生通过学院合作的粤港澳高校联盟进入QS百强院校深造,形成“本科-硕士”贯通培养优势。
对比澳门其他高校,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唯一性地位:澳门高校中仅有城大开设环境设计本科方向;
- 政策契合度:课程深度对接澳门“设计艺术产业化”战略,教学中融入葡语国家文化遗产研究特色;
- 资源集聚效应:作为UNWTO认证院校的关联学院,可共享旅游管理、数据科学等跨学科资源,助力智慧环境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反馈显示,其双导师制(学术导师+行业导师)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设计创新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