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作为首批河南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以"三全育人"改革为引领,构建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形成了"师师育人、课课育德"的鲜明特色。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模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活动,该校不仅培育出"卧龙学子"精神品格,更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和示范课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
在课程体系创新方面,学校构建了"金课标准+特色课程+教材建设"的立体化框架:
- 对标"金课"建设要求,通过专项经费支持、教学改革项目孵化,建成6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其中《大国作家》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形成以"大国系列"为核心的特色课程群
- 开发《大国水脉:南水北调》等10门特色思政课,将国家战略与地方文化融入教学,2025年起作为全校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 采用"项目化运作"机制,分三批投入超百万元资助57个课程思政项目,建立包含教授、博士、省级教学名师的跨学科教学团队
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浸润式育人"理念,打造三大育人载体:
- "道德讲堂"入选全国高校思政精品项目,分阶段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专题教育,构建"立人-塑魂-筑梦"培育链条
- "爱在宿舍"心理文化工程获省级一等奖,以宿舍为微阵地实施"快乐-和谐-进取"主题培育,覆盖学生日常生活的90%场景
- 依托南阳"四圣文化"资源,在武侯祠等地开展沉浸式思政实践,通过诵读《出师表》、研讨诸葛亮精神等8个教学模块,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有机衔接
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选拔-培育-协同"三重路径:
- 建立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的教师选拔标准,通过教学竞赛、公开课展示等选拔机制,组建包括河南省文明教师、最美教师在内的教学团队
- 实施"四维培育"计划:组织教师赴上海等地考察学习、邀请专家专题辅导、定期举办教学沙龙、建立全程督导机制,确保思政元素精准融入专业教学
- 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轨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8所高校开展跨校集体备课,构建"名师工作室+网络教育平台"的教研共同体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四化融合"方法论:
- 系统化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到教学评价,全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劳动教育"三大思政维度
- 差异化实施: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定制教育方案,如大一侧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价值观塑造,大四强化职业素养培育
- 自然化融入:采用"专业知识为主、思政教育为辅"的浸润式教学,在《健身气功·八段锦》等课程中嵌入文化自信教育
- 数字化赋能:建设"汉画像石数字修复实验室",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再现传统文化场景,提升教学吸引力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呈现"三高特征":
- 就业满意度达4.4分,超83%毕业生进入教育系统或党政机关,2023年河南录取线达537分,超省控线52分
- 课程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12门核心课,配套社会调查、政治辅导员实践等特色实训
- 教学团队主持8项省级文化研究专项,发表相关论文年均20篇,形成"传统文化现代化阐释"的科研特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