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立足甘肃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理论实践并重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自设立以来,通过"2.5+0.5+1"分段培养机制,与达内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将产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2023年该专业获批校级新工科师范专业,标志着其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官方认可。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以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三大核心知识模块为支撑。基础理论层面开设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数学类课程,强化学生的逻辑建模能力;技术应用层面设置Hadoop大数据处理、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等工程实践课程,特别引入阿里云天池竞赛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交叉融合层面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网络科学、农业大数据等特色课程,拓展应用场景认知。这种"金字塔型"课程结构既夯实理论基础,又注重技术转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四级梯度训练体系:基础实训阶段开展数据库技术开发与设计,中级阶段实施大数据应用设计及项目开发,高级阶段组织企业封闭式实训,最终通过毕业设计完成能力整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天水市政府共建的天水大数据产业研究院,该平台年均承接20余项横向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市政数字技术、医疗数据分析等真实课题研究。这种"真题真做"的实践模式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差距。
就业培养体系呈现双通道发展路径:技术型人才通过达内科技就业推荐体系进入阿里云、京东等企业从事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数据架构师等岗位,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学术型人才依托数学省级重点学科平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撑下,已有64人考入985高校攻读硕士。专业还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根据企业反馈动态调整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据可视化等课程权重。
该专业在产教融合创新中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虚拟教研室共建,作为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副组长单位,实现跨区域教学资源共享;二是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导师承担80%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教师团队中博士占比62.5%;三是服务地方经济,深度参与天水市经济普查、大樱桃产业数据分析等项目,近五年横向项目经费超350万元。这些特色使专业成为陇东南地区大数据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