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的舞蹈表演专业立足艺术教育规律,形成了多层次的培养体系。作为河南省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该专业在专科层次开设舞蹈表演(中国舞)和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两个方向,学制均为三年,同时本科阶段设有舞蹈学专业(四年制)。其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重培养,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舞蹈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以舞蹈本体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框架。中国舞方向的核心课程包括:
- 中国民族民间舞(涵盖汉族及少数民族舞蹈形态)
- 芭蕾基训与现代舞基训(强化肢体控制与表现力)
- 舞蹈编导理论与技法(培养创意编排能力)
- 剧目排练(通过经典作品提升舞台实践水平)国际标准舞方向则侧重专项训练,设置拉丁舞专项训练和标准舞专项训练,并融入国际标准舞剧目创编课程。两类方向均开设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等理论课程,形成“技艺结合、史论并重”的知识结构。
培养目标聚焦三大核心能力:一是舞台表现力,通过系统训练掌握各民族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二是教学与编创能力,依托舞蹈教学法和编舞技法课程培养教学示范与二度创作技能;三是综合艺术素养,结合舞台表演、音乐基础等跨学科课程提升审美认知。学生需完成校内实训与校外基地实习,在专业院团、文化机构等场景中实现技能转化。
教学实施中突出以赛促教的实践导向。学院配备舞蹈排练厅、音乐厅等专业场地,拥有200余架钢琴及各类乐器支持教学。学生通过参与河南省专业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积累经验,近年来在省级以上赛事中斩获金奖超50项。这种“课堂+舞台”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在专业院团、中小学及文化机构胜任表演、教学与策划工作。
专业建设体现地域文化传承特色。课程中设置河南地方舞蹈采风与排演模块,将非遗舞蹈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同时,学院作为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通过“祥符调”等项目推动传统艺术创新。这种定位既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又为地方文艺发展输送了兼具传统功底与现代视野的专业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