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收购的会计处理需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核心在于区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两种情形。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要求采用权益联合法,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资产负债;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需按公允价值计量,并计算商誉或合并损益。实务操作中需重点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确认、评估增值调整以及合并报表抵销等关键环节。以下通过典型例题解析具体分录逻辑。
一、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案例
假设甲公司以账面价值2000万元的厂房取得乙公司全资子公司A公司60%股权,合并日A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3000万元、公允价值4000万元。根据权益联合法:
- 长期股权投资按A公司账面价值份额入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 1800万(3000万×6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0万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万(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 厂房账面与公允价值的差额不确认损益,直接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000万(3000万-200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万
此处理体现账面价值延续原则,避免因评估增值虚增利润。
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案例
正保公司定向增发1000万股(公允价值5000万)收购B公司55%股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6000万:
- 确认合并成本及商誉: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00万
贷:股本 1000万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000万 - 计算商誉:合并成本5000万-可辨认净资产份额3300万(6000万×55%)=1700万
商誉需单独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体现购买法对公允价值的运用。
三、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调整
被收购企业固定资产评估增值500万(账面1000万→公允1500万)时:
- 被收购方调整资本公积:
借:固定资产 500万
贷:资本公积 37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万(500万×25%) - 收购方按公允价值入账:
借:固定资产 150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 1500万
此处理实现税会差异的准确反映,避免未来折旧抵税错误。
四、合并报表内部交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