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公共管理学院办学资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特色。该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延安大学首批开设的社科类专业之一,2022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与深圳、北京等12个城市共建实践基地,首届毕业生中14人考取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研究生,19人考取公务员,展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科定位与培养体系凸显基层服务导向。专业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理念,构建"理论+实训+实践"三阶递进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涵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体系,配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省级精品课程。独创"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与深圳鹏晨社工等机构实务专家联合指导,学生需完成800小时专业实习,重点参与社区治理、老年服务等真实项目。
课程体系架构实施四维联动:
- 基础理论模块: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理论》等省级一流课程,其中《社会工作概论》采用案例教学法
- 专业方法模块:设置《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配套角色扮演实验室
- 实务技能模块:开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政策分析》,建设虚拟仿真社工服务站
- 交叉拓展模块:引入《司法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特色方向课程。
实践培养机制构建三层支撑:
- 实践网络覆盖:建成深圳盐田社工服务中心等12个实践教学基地,年均开展50项横向课题
- 学科竞赛平台: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5项
- 创新创业孵化:设立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坊,开发《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等实践成果。
师资与科研实力呈现三大亮点:
- 双师型教师占比76%,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80%具有社工机构督导经历
- 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
- 建设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出版《社会学教程新编》等专著10部。
就业发展格局覆盖四大领域:
- 政府机关:35%毕业生进入民政、人社系统从事政策研究
- 社会组织:30%任职深圳鹏晨等5A级社工机构
- 教育科研:20%在高校从事社工专业教学
- 深造通道:考研录取率18%,2024届学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
该专业严格执行"1+X证书制度",要求获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需注意核心课程《社会统计学》挂科率约8%,建议加强SPSS数据分析专项训练。报考需满足高考选考历史科目要求,2024年陕西省录取最低分超二本线45分,面向农村考生实施专项招生计划,可享受学费减免政策支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