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理工学院于2021年获批设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响应媒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兴热门学科。该专业以培养兼具文科视野与理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全媒体内容创作、数据分析、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近年来,其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就业方向涵盖新媒体运营、数字营销、舆情分析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行业竞争力。
课程体系:夯实理论+技术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融合,核心课程包括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融合新闻学等理论模块,同时引入数字摄影、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技术实操课程。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从内容生产到平台运营的全链路技能,例如通过数字营销传播课程培养市场洞察力,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课程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此外,课程体系还融入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特色,针对性培养适应区域需求的数字传播人才。
实践教学:真实项目驱动能力提升
该专业构建了多维实践平台:
- 校内实践:依托融媒体中心、虚拟演播实验室等设施,开展短视频制作、直播实训等模拟项目;
- 校企合作:引入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小红书IP孵化等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商业项目运营;
- 校外实习:与电视台、报社及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提供内容采编、平台运营等岗位实践机会。例如2023届毕业生杨辰宇在校期间参与抖音团购推广项目,毕业后实现个人GMV超45万。
就业前景:多元化岗位适配性强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四类场景:
- 媒体机构:如全媒体记者、网络编辑、舆情分析师;
- 企业部门:从事新媒体运营、品牌策划、用户行为分析;
- 公共服务:在政府或事业单位负责数字传播与舆情管理;
- 自主创业:依托自媒体IP孵化能力开展达人经济。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17%,典型岗位包括商务BD、主播、记者等,部分学生入职半年即成为技术骨干。
专业优势:资源整合推动特色发展
作为省级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专业拥有近千万元投入的融媒体实验室,并与北京印刷学院开展“2+1+1数字出版协同育人”项目,学生可赴京交换学习。其人才培养凸显三大特色:
- 时代性:定期修订课程体系以匹配行业变革;
- 应用性:通过双师型师资(含媒体一线专家)强化实战能力;
- 区域性:面向港澳招生,打造大湾区全媒体人才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